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新闻

用科技“金扁担”挑满丰收“幸福果”

 

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革命老区延安,首站就深入农村、走进果园,同老乡拉家常,了解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连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级党组织以观看视频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位于辽宁的果树研究所,苹果专家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回忆苹果产业发展的峥嵘岁月,谋划未来工作举措,以实际行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用科技“金扁担”挑满丰收“幸福果”。

  从陕北变化感受乡村巨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陕北生活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总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过去陕北老乡们修梯田、种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活越来越好。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

  一隅见全局,枝叶总关情果树所88岁的老党员、苹果专家汪景彦对于总书记说的艰苦生活依然记忆犹新。1965年,为解决陕西苹果产量低等问题,党组织选派汪景彦等30多位科技人员前往秦岭北麓长期蹲点,他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住的是破窑洞,点的是煤油灯,喝的是黄泥汤,吃不到绿叶菜,只能用盐、辣椒、醋下饭。在艰苦的环境中,汪景彦等人不断改良苹果品种,改进栽培技术,通过矮化、密植、滴灌等一系列技术,将苹果亩产由500公斤大幅提升至4000公斤,同时每亩节省3—4个人工,于1978年获陕西省科学大会奖,1983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蹲点结束后,汪景彦等人依然情系果农,年均出差200余天,培训果农数十万人,足迹遍布各大苹果主产区,不遗余力服务苹果产业发展。

  时光飞逝,曾经的黄土高坡建成果树试验基地,头戴白毛巾的庄稼汉从窑洞搬进楼房,汪景彦也从小伙子变成银发翁。“57年来,我们三代专家扎根三秦大地,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荒山变成了金山,看着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汪景彦打开相册翻看曾经的照片,感慨万千地说,“总书记说,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陕西的苹果产业寄托着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汪景彦(右2)在延安果园指导新红星苹果生产

  

  陕北的苹果为何这样红

  在南沟村的苹果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灌溉和用水问题,老乡们告诉总书记,他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陕西是中国最大的苹果主产区,全国每4个苹果中就有一个来自陕西。延安目前种植苹果331万亩,品种囊括早、中、晚熟品种和红、黄、绿多个色系,年产400万吨,产量和面积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辐射带动8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果树所延安苹果试验站站长董雅凤常年对接企业需求,对延安苹果产业的现代化之路深有体会。“延安苹果产业繁荣的背后,是果树绿色轻简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有力支撑,一大批善学习、观念活的新农人看到了苹果产业的机遇,通过品质提升、配套加工、电商营销等,让苹果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圣地延安的靓丽名片。”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总书记在陕北插队时,曾饿着肚子问乡亲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乡们想了又想,最大的期盼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总书记将“金扁担”理解为农业现代化。此后,“金扁担”的故事引发广泛思考和探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陕西苹果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果树所党委书记丛佩华对打造“金扁担”有深入理解,“多年来,我们依托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自主培育了华红、秋锦等苹果新品种60余个,在陕西延安、河北阜平等地建设示范推广基地47个,推广关键核心技术30余项,累计培训20余万人次,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模式,提出了果业5.0的发展理念,通过强创新、优结构、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推动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果树所延安苹果试验站的丰收场景

  

  在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延安苹果故事的起源,要追溯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1940年,延安光华农场刚刚建成,29岁的青年专家朱明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首任所长)担任园艺组组长,她带领大家建起30亩果园,大量试栽苹果、葡萄等苗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选育出一大批适合推广的蔬菜和瓜果,成绩斐然,两次荣获“陕甘宁边区模范妇女”称号。

  “革命年代栽下的小小苹果苗,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培育下,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农民的致富果、幸福果。”果树所副所长王海波,每年都要到陕西的苹果产区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总书记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倍感鼓舞,我们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苹果的产业链,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延安精神熔铸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推进‘果树上山’,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同样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果树所苹果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培育的华金、华苹、华庆、华月等多个新品种已在延安推广。团队首席张彩霞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加快苹果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努力培育出更多好吃、好看、好种、好卖的新品种,持续支撑引领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我们肩上的重担,更是我们发展的机遇。”果树所所长曹永生带领党员干部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未来,果树所要投入更大力量支撑乡村振兴,要在陕西延安、河北阜平、山东栖霞、新疆伊犁等现有17个基地的基础上,加快新基地建设布局,通过基地大力开展示范培训,持续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支撑引领黄土高原、环渤海湾等区域苹果产业发展。要通过组建苹果产业专家服务团等形式,进一步探索研究所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最佳模式,把二十大对农业科技的部署一项一项落实好,让老乡们都能用科技的‘金扁担’挑满丰收的‘幸福果’,把生活过得像陕北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原文网址:https://www.caas.cn/xwzx/yw/324814.html

  

  果树所青年专家王海波在扶贫基地指导富硒苹果生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