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果树所姜淑苓研究员团队与沈阳农业大学李贺教授团队在梨花青苷合成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5年11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姜淑苓团队和沈阳农业大学李贺团队在植物科学JCR一区期刊《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IF2025=8.5)上联合在线发表了题为“A novel R2R3-MYB transcription factor PpMYB5 assisting Ppbbx24-del positively regulates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in 'Red Zaosu' pea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种新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PpMYB5通过协助Ppbbx24-del正向调控早酥红梨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PpMYB5参与Ppbbx24-del从细胞膜到细胞核的转运过程

红梨因外观漂亮、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挖掘控制红色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解析红色性状的形成机制对红梨育种和栽培调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前期自‘早酥’梨红色芽变‘红早酥’梨中鉴定出了一个与其红色性状紧密相关的Ppbbx24-del基因(编码区缺失14-bp,蛋白序列缺失核定位信号NLS),并证明了该基因因移码突变正向调控‘红早酥’梨花青苷积累。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PpMYB5、Ppbbx24-del及PpBBX24对PpCHS和PpCHI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鉴定出一个R2R3-MYB转录因子PpMYB5可以与突变体蛋白Ppbbx24-del及野生型PpBBX24相互作用,其核心功能是协助Ppbbx24-del从细胞质转运至细胞核;两者形成调控模块后,不仅能显著上调PpCHS、PpCHI等花青素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的表达,还能与PpMYB5启动子结合并促进其自身表达,进而协同增强‘红早酥’梨果皮花青素的积累,而PpMYB5与PpBBX24的相互作用则不具备该促进效应。该研究明确了PpMYB5与Ppbbx24-del的协同调控模式,为解析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及通过基因编辑培育红皮梨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PpMYB5、PpBBX24及Ppbbx24-del在‘早酥’(左侧)和‘红早酥’(右侧)梨中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协同调控作用

沈阳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李舒然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欧春青研究员、姜淑苓研究员和沈阳农业大学李贺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53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项目(CARS-28)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6-RIP)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TOP